说起宣统三年的前世今生,便不能不先说一说宣统二年。在宣统二年颁布的《币制则例》中,由于沿袭光绪风格的“宣统年造”、宣统二年“水龙”系列,这套由维也纳造币厂雕模的方案,虽然雕刻精美,但由于图案、辅币部分二角五分存在币值换算等问题,最终未能获得清廷认可。
就是在此时,意大利雕刻师乔治(Giorgi)来华担任总雕刻师,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清宣三系列,最终主导了清朝统一国币的诞生。或许是鉴于宣二系列的单一性,导致方案“流标”,造币总厂在甄选宣三方案时,采取了“比稿”、“选稿”的方式,最终采用了“曲须龙”作为最终版的国币。
不算最终选定的“曲须龙”,此外还曾参与“比稿”的,从大版别上划分还有“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此后四者最较为少见,四种样币按照存世量由多到少的珍稀度来排名的话,依次应该是:“反龙”、“长须龙”、“大尾龙”、“短须龙”。
而如果算上五款“国币”候选细分版别的话,在钱币收藏界享誉盛名的宣三系列中,还有“长须龙普通面”,以及“曲须龙签字版”,此二者仅次于“短须龙”,数量比“反龙”、“长须龙”、“大尾龙”都要稀少。如再算上枝叶、字体、签字内容的不同,那么版别更多。
据孙浩《百年银圆》推测,按照龙形图案的设计不同,可以认为“曲须龙”“反龙”“大尾龙”由乔治(Giorgi)亲自操刀或者领衔,雕工上注重立体及线条流畅美感;“长须龙”“短须龙”由余子贞领衔的中国雕刻师团队完成,雕刻风格显得比较抽象。
这符合中西相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一如郎世宁之于宫廷书画。从设计风格上来说,前三者比较“写实”,符合西方钱币主体人或动物具象,而后二者则偏向“写意”,以突出龙腾高高在上、威严霸气之气度,也摒弃了宣二水龙困在圈内的束缚感。
事实上,除了“曲须龙”,因为“比稿”而诞生了其余四种“淘汰”方案里的精美样币,而这些具备中西文化融合方案的龙洋样币,无疑是大清龙洋巅峰之作的集大成者,也成了钱币收藏中难得一见的珍品,更是国内外各大拍卖会钱币专场的贵宾,无一不是各大实力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