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老银元的朋友经常会听到“试铸币、样币、初铸币、流通币”这几个概念。那么,这几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何定义?各自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们就简单探讨一下。 1.试铸币
定义:以检验制造流程、设备状态为目地,验证产品是否可达到设计目标的实验币,我们称之为试铸币。
▲宣统年造大清银币壹圆“$1”样币一枚,1910年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未发行,铸额无多,五彩包浆,完全未使用品。
机制币的生产,从祖模设计到工具模翻制,从铜料熔炼到压轧铜板、制作铜饼、晃洗、退火、滚边、印花、质检、入库运输等,前后涉及到的工艺流程有十几个环节,需要不同技术工种紧密配合,可以说机制币的生产过程,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现代工业生产流水线过程。
那么,新建一个造币厂,或新开一个流水线,或新做一款币,必然需要一个检验全流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币,目的不是流通市场,而是检验流程、工艺质量。
【质量状态】:因为是以检验流程缺失、工艺调整为目的,难免这些币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流程设备缺陷反映到币上。
【归属】:这些币多数都会回炉销毁。
【数量】:存量极少,多数当初就销毁。
【玩家误读】:试铸币,质量好,品质高,这是错误的。多数试铸币是存在缺陷的,且基本都是回炉销毁。偶有流出,也未必质量好。
【点评】:其实,我是不主张提“试铸币”这样的概念的,因为存量又极少,又无法考据,实在是意义不大。
2.样币
定义:
以通过上级审核批准为目的,精心生产,甚至特别附加设计的币,如加签、镀金等。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角银币样币一枚,Y-326/LM-66,铸模极深,明显异于普通版,非常罕见。
各省开厂造币,必须经过上级审批通过,大清朝是皇上亲自御览审核批准。这些币是在“试铸币”完成之后,确保流程、机器、设备状态ok之后,才进行少量制造。
且材质也与试铸币、初铸币、流通币不完全相同。要么是“配料完美”,不能偷工减料,甚至增加工序,出现铜质镀金、镀银;亦或是直接采用金贵金属,制作金质样币。
【质量状态】:生产数百枚,精选几枚或数十枚“呈上”。可谓百里挑一。
【归属】:“上”御览批准后,归档户部,永久保存。流出到社会上的,极为罕见。
【数量】:罕见
【玩家误读】:状态极好、深打、全齿、精美、原光的币,可能都是样币。这种是误读,真正的样币是极为罕见的。不是极美的币,都是样币。
【点评】:一般人可遇不可求,能看上一眼,也就行了。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呵呵。
3.初铸币和流通币
初铸币定义:在试铸币完成流程设备检验合格后,且样币经过“上准”后,头几批,以流通为目的而量产的币,我们称之为“初铸版”。
▲1902年四川省造第一期光绪像一卢比银币一枚,为反向卢比改版后之初铸版,四川卢比之稀少版别,极美至近未使用品
流通币定义:稳定工艺、图案、材料配比等之后,放量供应市场,且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币,我们称之为“流通币”。
从工艺流程和质量角度看,其实初铸版与流通版区别十分有限。
仅有的区分在于:
1、优化改进
初铸版生产后,币的设计图案、工艺质量、经济效益,会有来自社会、上级、其它方面的改进意见,初铸后,改进模具图案、工艺流程、材质配比改变之后,放量稳定供应市场,就是成为“流通币”。因此,初铸版和流通币相比,图案、材质上存在微小区别。
2、产量
初铸版多数产量有限,而流通币大量供应市场。量上有区别。
【质量状态】:两者质量区别十分有限。
【归属】:都进入流通领域。
【玩家误读】:
1、初铸版质量好——其实区别甚微,甚至多数流通币在出厂时,质量比初铸版好,工艺毕竟是越来越娴熟。当然,流通币后来进入设备或模具老化期,质量下降是十分明显的。
2、所以版都有初铸币——其实不然,对于老厂,生产经验丰富,设计一次到位,直接就放量流通币,并没有初铸币之环节。
【点评】:除了宣三等少数币,初铸、流通币有明显区别,其他多数无明显区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