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安徽邓通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400-860-0009
新闻动态
  • LOT
    【转载】四川大汉军政府银币版式研究
    估价(人民币):
    评级编号:
    未开拍

    拍品描述


    四川军政府银币简介

    辛亥革命后,四川军政府接管清度支部成都造币厂并改名为“四川造币厂”。随后废止了大清币钱模,并刻意设计了极具纪念意义的新款钱模式样,于1912年4月开始铸行新币,这就是人们所见到的“四川银币”。习称“四川汉字大洋”,也有称“汉版”或“川版”。该币“一面中书四川银币四字,中心作芙蓉花一小朵,上边加军政府造四字,下边加壹圆二字;另一面用十八小圈绕一大圈,上边加中华民国元年字样,其银字的金旁系连书四画。“此项模型即为四川银元定型,一直未变。

    四川银币的主题图案设计,即直接取材于川东南重庆一那段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辛亥革命运动的起义大旗,对那段历史具有十分显著的纪念意义。

    辛亥革命是清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交织的结果,也是广大汉族人民反抗满清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总爆发。重庆《蜀军政府讨虏檄文》痛斥满清,“赋税未减,榷算时苛加,吸万民之胭膏 ……,专制政猛,种族界严“。重庆《蜀军政府对内宣言》向世人宣告:今者国民军起,立军政府,涤二百六十年之鞑虏,复四千年之祖国,谋四万万人之福祉 ……今汉人倡率义师,驱除鞑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一面面“汉”字义旗凝结着革命党人及广大民众的革命激情,鲜明地体现了起义的宗旨和意义。四川银币主题图案以篆书“汉字为核心,四周环绕十八星纹,这十八颗星代表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甘肃、广东、广西、江苏、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十八个行省,形成众星拱月的图案形式是华夏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圈内篆文汉字,以直线纹为底。钱文用篆书,是古代方孔圆钱钱文书体的一大特色,清钱己基本不用篆书,其后的银铜机制币也很少见篆书。四川银币中心的大汉字用篆书,不仅较常见的楷书更具艺术性,同时也有“恢复中华”的传统用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展现。


    四川军政府壹圆型银币铸行简史

    1.民国元年(1911)12月四川军政府成立,废除前清龙模银币,创四川银币模型。

    2.民国2年(1 2)4月成都造币厂开始铸行全字旁汉字大洋,全川可通用,至民国12年(1923)俗称旧汉字大洋,民国12年(1923)后停铸。

    3.民国8年(1919)重庆铜元局应重庆商会要求,也是成都造币厂委托,首次代铸100万元。汉字下小圈多两须,后称重庆垂须版,全川可通用。

    4.民国13年(1924)一民国16年(1927)四川军阀割据。民国13年(1924)黔军周西成在赤水铸周造汉字大洋;民国14年(1925)向成杰在合川青草坝铸“青冈版”大洋,币边沿较厚,时称向造汉字大洋,次年又铸称第二批汉字大洋。又有“刘版”(刘存厚在达县):“钢版”(刘元塘在合理铸造),“雅版”(刘文辉在雅安铸造):邛版(敖集生在邛崃铸造) ……这些银币“成色低、分量轻、面积小、版面粗糙,声音哑“等特点,在军政压力下,勉强在市面流通。

    5.民国16年(1927)重庆丝商携带成都厂版半圆和其他杂版银圆赴潼南收购蚕茧受阻,特请重庆铜圆局熔化改铸,版式同第一次铸造一样,全川可通用。

    6.民国17年(1928)刘湘因军费开支浩大,为了偿还债务,特委托重庆聚兴城银行垫付款从上海购回白银,在铜圆局铸造“汉”在银元约100万枚。据相关资料显示,版式与前两次的区别在于:原模银字为“全”旁四横划,而此次钱文为“金”旁三横两点,习称渝版“金”字大洋。

    7.民国17年(1928)成都造币厂复铸大洋。

    8.民国23年(1934)重庆铜圆局再度开工铸造,但时间较短,铸数也不多(约22万元)。

    9.民国23年(1934)奉民国政府财政部电,以有乱币政,命令停铸,销毁币模,从此结束“四川银币”的铸造。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