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两淮盐课 银匠万陞 五十两银锭
清早期“两淮盐课 银匠万陞”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880.2g。淮盐行销地区所征盐课折银;目前所见,“两淮盐课”税项名仅出现在少量明末清初十两阴刻小锭之上,五十两砸戳大宝则前所未见,迄今仅发现此一例,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拍品造型独特,锭面较小,锭身圆润高厚,与淮盐相关省份的五十两大宝造型均不相同;此锭宝面银光熠熠,可见成色极佳,遗憾之处在于,或为方便储藏和运输,当时便将双翅向内敲打变形,除此之外,整体保存完好无损,品种独一无二,不仅是珍贵的两淮盐课大宝,还是两淮盐场税课制度研究的宝贵实物史料。两淮以淮河为界,分为淮南、淮北盐场,明代归扬州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淮盐因粒大色白,品质优良,不仅行销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份,以及甘肃、宁夏等内地边关,同时也是政府食盐采办的主要对象。两淮盐课征收以灶丁为单位,通常十灶为一团,设有总催,一般由丁力众多、家道殷富的灶户担任,主要负责催缴盐税、分发米钞、分理草荡等。两淮盐课岁入太仓银库余盐银六十万两,占全国岁入盐课二百万两的三分之一。锭面刻铭文“两淮盐课银匠XX”或“两淮课匠XX”的十两银锭,即是淮盐行销地区的盐课折银,存世有元宝型和类似早期砝码型两种造型。—参阅李晓萍著《明代赋税银锭考》,文物出版社,2013年,页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