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安徽邓通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400-860-0009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转载】上海壹两和雕模师亨利•希尔德(Henry Sheard)


上海壹两

3.jpg

位于铜锣的香港造币厂(香港艺术馆)

4.jpg

港督罗便臣(英国国家肖像馆)

上海壹两的身世,经过多年来几代钱币学家的研究,已经无甚疑义。南洋钱币志此前的《蟠龙金牌演义(一)楔子》一文,正是在这段历史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故事。

此事的背景起于港督罗便臣提议下建设的香港造币厂在1866年开业。开业伊始,多方面原因下造币厂就面临造币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依靠原来设想的按造币数量收取手续费的模式完全无法达到自负盈亏的效果。

5.jpg

左:港督麦当奴(南澳洲州立图书馆)

右:托马斯•威廉•金达(P.A.Crush的中国铁路收藏)

为了给已经成为香港殖民政府沉重经济负担的香港造币厂寻找出路,继任港督麦当奴和香港造币厂厂长托马斯·威廉·金达(Thomas William Kinder,港译乾打)将目光投向清政府,试图获得清政府的造币订单来挽救香港造币厂。

6.jpg

上海壹两无射线版

7.jpg

上海贰钱


上海壹两正是这个背景下,作为向清政府提案的样币而制造的。除了“有射线版”的版本之外,还有“无射线版”的上海壹两和上海贰钱存世。

8.jpg

旧上海地图上的工部局标志


早年间,曾经有过上海壹两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委托制作的误说。多年来考证发掘的英国官方档案来看,工部局与上海壹两的制造并无联系。之所以会有此误说,除了币面的“上海”文字之外,可能还有将背面的嘉德勋章图样与工部局标志混同,以及上海英商曾经主张向中国推行银币的因素。

9.jpg

面汉字与同时代铜钱的比较


此外,根据档案记录上海壹两采用的是上海漕平的重量标准(当年的重量标准比较混乱,钱币上常见的“库平”,海关使用的“关平”等等存在多种并不统一的重量标准),币面的“上海”所指的更多是重量单位。基于此也有主张认为“上海壹两”严格来说应该读作“壹上海两”的。只是如此一来,正面的汉字次序就变成“上右左下”,并不符合当时铜钱上习见的方式“上下右左”直读,与背面的“One Tael Shanghai”也不符合。更合理的读法或许应该是“壹两上海”,这样不仅符合直读次序,与背面的英文次序也更匹配。

10.jpg

大阪造币局1873年年度报告中的亨利•希尔德


不过当下最常见的误解,还是关于上海壹两的雕模师。这位雕模师的名字其实叫亨利·希尔德(Henry Sheard),他并不是英国皇家造币厂的雕模师,而是当时香港造币厂的雕模师。

名字的误写应该是来自于2006年发表于《中国钱币》上的“细说‘上海壹两’——‘纹银壹两’‘上海壹两’‘关平壹两’及香港造币厂”一文,根源可以追溯到当时的香港造币厂厂长金达,他在一封答复港督麦当奴责问为何造币厂开业延迟的信(现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编号CO129/112)中写错了希尔德的名字:

The first design for the new dollar ... was eventually rejected, I believe, by Her Majesty, who subsequently, in May last, honoredMr. Sheadby sitting for a new bust to be engraved by Mr. Wyon for the new British Dollar

其实《中国钱币》1997年的文章“揭开‘中外通宝’银币之谜”里曾经写对了他的名字,当时文中把他的名字翻译为“斯特”。

11.jpg

香港造币厂的詹姆斯·瓦特公司试机币


据说希尔德早年在詹姆斯·瓦特公司(James Watt & Co.,就是与Soho Mint大有关系的蒸汽机那个瓦特家族的公司,瓦特与Soho Mint的关系可以参考《Soho Mint与南洋钱币(一)》)工作,转到香港造币厂工作应该与当时瓦特公司中标香港造币厂压印机有关。瓦特家族的名气虽然很大,瓦特公司却配不上这样的名声,中标是因为他们报了1,200英镑的超低价(喜敦厂的投标价是2,500英镑,要超过他们一倍多)。当时香港造币厂产能无法提升的一个原因据说与他们设备的性能限制有关,为此香港造币厂甚至还向巴黎的其他公司追加订购了额外的压印设备。

不得不屈就于这样一家公司,侧面说明希尔德的雕模技艺与当时的一流人物比如说皇家造币厂的首席雕模师伦纳德·怀恩(Leonard C. Wyon)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12.jpg

英国皇家造币厂留存的香港钱币模具列表

13.jpg

香港壹圆精制样币(大英博物馆)

14.jpg

香港半圆精制样币(大英博物馆)

同样名之为雕模师(Die engraver),希尔德干的活和怀恩干的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香港钱币的母模都是由英国皇家造币厂雕刻,正是出自于时任首席雕模师的伦纳德·怀恩之手。而希尔德在香港造币厂干的则是后续的体力活——把寄来的母模翻制成实际压印用的工作模,工作模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发生损坏需要修理,相信也会是希尔德负责。

对于如此苦逼的希尔德来说,或许会觉得雕刻金达设计的上海壹两是人生的一个转机。从英国官方档案来看,虽经港督麦当奴多番催促,到1867年3月时才刚刚完成壹两主币正面的模具,将铅样呈送港督参考,而背面模具则仍在制作之中。金达在给港督的信中说同期希尔德还完成了28件香港壹圆和香港五仙的模具,由此看来他的工作量着实不小,这可能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新壹两银币的进度。根据香港造币厂当年第三季度报告来看,配套的小面值“上海贰钱”钱币的模具可能迟至最晚8月至10月之间才制作完成,壹两共制作了两正一背三件模具,贰钱则是两正两背四件模具。

15.jpg

大阪造币局开业典礼(日本造币局)

上海壹两并没能挽救香港造币厂关门大吉的命运,1868年造币厂关闭之后,造币设备卖给了明治维新后打算引入西式钱币的日本人。1870年,希尔德和金达一起被新成立的大阪造币局正式录用,希尔德的月薪为250元(仍然是他老板的金达是1000多元……),5年后的1875年他又和金达一同被解雇,此后的经历就暂时无可考证了。

16.jpg

大阪造币局的外籍员工(日本造币局)

作为一个小人物,至今尚未发现希尔德自己的照片,比较可能有他的形象的是一张大阪造币局外籍员工的合影,当时也才30出头的希尔德究竟是其中的哪一位目前尚不得而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