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安徽邓通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官网!
400-860-0009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资讯中心
新闻动态
【转载】深度解析银元的包浆,看完你就懂了!

要想了解银币的包浆,首先需要了解银币的成份,银币的成份不是银吗?不全是,一枚熊猫银币可以基本认为是纯银,而一枚袁大头则含铜,铜银的比列大约是89:11(官方标准)军阀版,地方版含银更低。事实上中国老的机制银币含铜量各不相同。具体的含铜量背不出也没必要去记。

一枚银币虽然含铜但主要成份还是银,银是会氧化的,对不起我说错了,银其实很稳定,一般在空气中不氧化。但是银在空气中遇上硫化氢时,产生硫化银。硫化银是银币包浆的主要成份。空气中的硫化氢的含量还是不少的,其来源也很多,比如屁,没看错,就是屁,屁里就含有硫化氢!

由于硫化银在银币上附着的厚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由淡黄,浅金色,红,紫,蓝,黑。

有五彩包浆袁大头的同学笑了,原来我的五彩包浆就是硫化银的厚度不同造成的啊,您别高兴的太早,您的五彩包浆最终会变成全黑的,那怎么办,我装个PCGS的盒子中吗?答案是不中,但可以延缓。只要保存得当,这个过程还是相当缓慢的。

1.jpeg

【渐进的淡彩包浆】

首先:银币包浆的主要成份是硫化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越来越厚,并产生大致是由浅到深的颜色,最后全黑。这个论点暂且把它叫定理一,以后文章全部的理论全部来自于这个定理。拿绿锈包浆银币的先一边凉快着,最后再谈绿锈的事情。

其次:我们研究银币包浆的意义何在?

一、欣赏和保护。有五彩包浆的童鞋还是拿个套子或者盒子装上吧。

二、辨伪。如何识别银币的假包浆。在此要声明的是,A:用包浆鉴定银币的真伪只是方法一;B:假包浆或者后作的包浆不一定是假币。用包浆辨伪的流程是:先看这个包浆是否是合理的,然后去综合评价,也就是说发现不合理的包浆后就要仔细的考量了。但不能轻率定论真假。

现在开始正式讨论银币的包浆。

我们来想象一下:

场景A:一枚原光银币出厂的银币,悬浮在空中没有任何的依托。就这样美丽的悬浮着,基于定理一,它一定会慢慢的产生淡黄的包浆,变成美丽的金色,然后金色越来越浓,呈现了红色,然后是蓝色,最后完全发黑,袁世凯变成了包黑子。这个过程很漫长也许是50年,也许是100年,这取决于空气中屁的浓度,不好意思,是硫化银的浓度。

场景B:一枚原光银币出厂的银币,平放在桌上。假设这是枚袁大头,字的那面朝上,暴露在空气里,就这样美丽的躺着,基于定理一,它一定会慢慢的产生淡黄的包浆,变成美丽的金色,然后金色越来越浓,呈现了红色,然后是蓝色,最后完全发黑,袁世凯变成了包黑子。袁大头的那一面只能少量接触空气,还能像上面悬浮在空中的那个一样吗?答案是一样,袁大头还是会变成包黑子,因为桌子不是密封的,只要接触到空气,基于定理一,银币最终还是会发黑的,但是,注意但是!结果一样,过程完全不一样,场景A的银币,氧化的过程是完全均匀的,正面,反面,边齿。在同一时期是一个颜色的,而场景B这枚银币字面和边齿的氧化是相同,袁大头的那一面由于空气的渗透,先是内齿部分发黄,然后内齿部分金黄、红色、黑色,越里面的颜色越淡,也就是说当内齿完全变黑后,胸花处可能只是红色,袁大头的脑袋只是淡黄色,这就是美丽的环状包浆。单面的环状包浆。

见下图,环状包浆配的黑油边:

2.jpeg

场景C:二枚原光银币出厂的银币,叠放在桌上。上面的那枚是单面的环状包浆,下面的那枚是双面的环状包浆,有人说环状包浆的银币必然是黑油边,这个说法不完全,可实际上确实大部分的环状包浆的银币配的是黑油边。

我有一枚很有意思的银币见下图:

3.jpeg

4.jpeg

由于很多银币是叠放的,所以边缘部分(整个银元的最高点),由于摩擦或无法接触到空气,故此很多银元的边缘部分是没有包浆的,但是这枚银币不同,但是奇怪的是在图中红圈处有一个亮点,也就是说这个亮点处是没有包浆的,而且,请注意!这个银币的包浆是右面重,左面浅,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答案很简单,红圈处的边有磕,所以整个银币的最高点就是这个磕边的凸起了,故此在叠放的时候,空气从这个凸起的磕边处进入,就形成了包浆右面重左面浅的效果。此银币的边是标准的黑油边。

基于以上三个场景我们可以推论出银币包浆形成的三个要素:一、时间;二、环境(硫化氢的浓度);三、放置的状态。

如何判断一枚银币包浆的真假呢?就从这三个要素着手吧:

一、时间:银币包浆的形成是个缓慢的过程,是硫化银逐渐加厚的过程,故此银币的包浆是有层次感的,层次感是什么感觉?引用玉器A货的理论就是像一滴墨水滴到水中逐渐化开的感觉,而不是一块一块的边缘分明像迷彩服一样的。

二、环境:银币存放的环境是最复杂的。装铁盒的,装陶罐埋墙角下的,拿纸包的,裸币埋地下的,拿布包藏樟箱里的,樟木箱里再放樟脑丸的。我见过有银币包浆呈现网格状,看上去像个羽毛球的拍子,这种钱币的包浆形成的原因是用布包紧后形成了,但是这种币往往是单面网格状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自己掂量着,当然我没说双面网格是假包浆,毕竟单个银币用一块布包紧两面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由于银币含铜,绿色的包浆在银币中是经常出现的。我不太喜欢绿锈的银币,因为绿锈的成份好像是碳酸铜,它和硫化银完全不同的是它倒是一片一片长成的,因为它的颜色就是绿的,薄的也是绿的,厚的也是绿的,所以绿锈的银币呈现片装没有颜色逐渐过度的感觉,而且在绿锈的表面有呈现颗粒状感觉。我不喜欢绿锈银币的原因是绿锈往往会掩盖一些银币的缺陷,看不见里面的状况。通常一些低银的含铜量比较高的银币比较容易出绿锈见下图。

5.jpeg

6.jpeg

三、放置的状态:一枚银币的放置状态千奇百怪,但大体可分为,单放,叠放,叠放分为竖放和横放,有码整齐的,也有歪的。一叠里其他都整齐的,就一枚露出半个边的,凡是您能想象到的状态都属于合理状态,有不合理状态吗?举个例子,场景A就是种不合理状态。有人把单枚银币埋花盆里去做包浆,这样的做出来的银币和场景A是不是很相像?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银币的包浆是对称的,比如。有些银币的正面袁大头的头部有一块半月型的包浆,翻过来看那个壹元的壹子上面也有相同状态的包浆。如果包浆不对称,且你自己认为不合理你就要仔细掂量一下了。当然包浆不对称的银币(真币)比比皆是,但遇上比较奇怪的现象多看两眼,多想想这包浆为什么是这样的,总是不错的。

具有对称关系的包浆银币

7.jpeg

8.jpeg

很多钱币包浆看上去地(凹下去的部份)比章(凸起的图案)更容易产生包浆,是因为流通磨损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看见一枚银币(比如袁大头)中国的中字里面是黑漆漆的,袁大人的脑门倒是曾明瓦亮的。这种情况很常见,基本的原因就是银币存放一段时间形成包浆后再拿出来流通的缘故。

典型的传世包浆

9.jpeg

总之要判断一个银币的包浆是否合理是真包浆还是假包浆,要从这三个方面去分析,去考量它的合理性,比如有个船洋,底板曾明瓦亮,然后背面凸起的帆船上有块包浆,您应该会去联想到有个大名誉品的假币“破帆版”吧?又如,有个大头,胡子上有块很突兀包浆,您也得长个心眼不是?

一些不合理的假币的包浆

10.jpeg

大头的包浆是斑点块粒状,需要小心

11.jpeg

船洋的包浆是条状,中间厚两边薄,不合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